
实验室仪器的管理制度有哪些?
发布时间:
2023-02-07 15:38
实验室仪器的管理制度有哪些?
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,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、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更高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,是新形势下高校的新任务。科学技术是一生产力。现代科学和知识创新的发展有两个必要条件:人才和设备。高校创新人才集聚。良好的基础设施、自由的学术氛围和多学科交叉的影响,这些特点使高校成为产生新知识和思想的沃土,成为生产和传播科技知识的重要目的地。高校利用自身的知识(智力)和技术优势,直接为社会解决紧迫的实际生产问题和社会发展服务问题,满足社会各界面对高校的需求。相关统计显示,高校是我国科技活动特别是基础研究活动的重要力量。但是实验室仪器使用是有管理制度的,大家一定要遵守。
为加强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,提高仪器设备运行效率,更好地为科研服务,特制定管理办法如下:
1、 配备专职仪器设备管理人员,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、维护和维修。
2、 管理人员应准备简单明了的仪表操作说明,并将其悬挂在醒目位置,以方便操作人员。
3、 仪器设备要严格执行使用登记制度,登记时应记录仪器运行状态和启动时间。未注册的人员将在发现后停止使用该资格。大型仪器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和操作,用户应遵循先预约登记后使用的原则。
4、 任何用户在上机前要掌握仪器和设备的性能和操作程序。那些强行上机器的人将被视为违章操作,并将被罚款。
5、 在启动机器之前,用户应首先检查仪器是否清洁和正常。如果发现任何问题,应及时向管理人员报告,并向后一位用户询问情况。如果用户未能报告情况,应追究当前用户的责任。
6、 建立仪器设备档案。机器附带的所有图纸、说明、技术程序、维护手册、证书、装箱单、招标文件、合同、备件等要统一登记,文件要由扩展机建立,以便在实验室集中存储。如确因工作需要,可按规定借阅。
7、 管理人员应建立事故、维护和检修记录,详细记录事故原因、过程、人员和处理意见,并及时归档。
8、 积极开展对外服务,提高仪器使用效率,筹集仪器维修资金。
9、 如果仪器损坏或因违反操作规程而发生事故,责任人将视情节轻重受到批评、教育、书面检查和罚款的处罚。
10、 维护公共卫生,保持清洁,确保仪器正常运行。
实验室仪器
上一页
下一页
上一页
下一页